您当前位置:研究成果 > 内部成果 > 年报
年报

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报告(2021)

0
时间:2022-05-23 14:03:27 信息来源: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 点击:0

高等教育对区域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及人口的协调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吸引,以及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本报告延续去年的区域比较视角,继续锁定国内三大湾区(即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以和长三角),结合国内外高校创新的真实案例,并新增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的年度专题,让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政策支持、产业环境、人才流动、科技创新等产生更为密切的联系。


具体来看今年报告的主要发现,作为常态化监测,报告第一章三大湾区高等教育的生均经费支出、高校数量、在校生规模、专任教师构成等指标反映出的整体趋势与去年保持一致。以报告重点关注的广东为例,“以经济强省的实力来建设高教强省”的政策导向带来的“追赶”效应明显:生均经费的环比增长率在三大湾区最高,在校生数最多且校均人口规模最大,专任教师人数增长率也最高。固于原有基础较为薄弱,广东的高等教育仍大有可为,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亟需突破。2019年广东高校在校生里的研究生占比为4.4%,在三大湾区的各省市内倒数第二,远低于北京(35.9%)与上海(24.6%)。通过引进优质高教资源(例如区域内部的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私人慈善捐赠等组织形式或机制创新来建设若干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或可为广东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不同于长三角的中外合作办学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借助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发展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项目,目前已有9所港澳高校在广东办学,以此提升区域整体高等教育水平和学术发展速度。


高等教育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之一体现为高层次人才对产业升级的支撑。报告第二章基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数据发现广东对高层次人才具有“双核吸引”特征,既通过本地高校培养,也吸引外地毕业生流入。从“自产自销”模式来看,广东2018-2020届毕业生超过九成在本地区就业(94.8%1),高于长三角(87.7%)。从“孔雀东南飞”模式来看,2020届省外本科毕业生流入广东的比例为50.9%,也高于长三角(31.2%)。从产业升级的需求来看,还是以广东为例,2018-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于“教育”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比例都高于2016-2018届,而“金融”这一传统热门行业吸纳本科毕业生的比例有所下降。作为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睛雨表”,高校毕业生在不同行业就业比例的升降变化值得重点关注与持续跟踪。

未标题-1

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报告(2021).pdf